皮肤突然泛红、冒出小疹子,紧接着一阵钻心的痒意袭来—忍不住伸手去抓,却越抓越痒,甚至抓出血痕仍不解痒……这种“痒-抓-更痒”的恶性循环,是许多皮炎患者的共同困扰。无论是湿疹、接触性皮炎还是神经性皮炎,瘙痒感总像“幽灵”般挥之不去,严重影响睡眠、情绪甚至日常生活。其实,止痒并非“忍一忍”或“使劲抓”那么简单,掌握科学方法才能从根源缓解不适。
皮炎瘙痒的“元凶”,是皮肤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当皮肤屏障受损(如干燥、过敏或感染),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、白三烯等炎症介质,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感;而抓挠会进一步破坏皮肤,让细菌、过敏原更容易侵入,同时刺激神经末梢释放更多炎症物质,形成“越抓越痒、越痒越抓”的循环。此外,高温环境、情绪紧张或过度清洁也会加重瘙痒—这些行为会扩张血管、加速血液循环,让痒感更强烈。 科学止痒的第一步,是“管住手”。抓挠虽能带来短暂快感,却会延长病程、加重皮损。若实在难忍,可用冷敷替代: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瘙痒部位,低温能收缩血管、麻痹神经,快速缓解痒感;或轻轻拍打皮肤,通过机械刺激分散注意力。日常穿着也应选择宽松、纯棉的衣物,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皮肤;洗澡时水温控制在32-35℃,避免用热水烫洗或用力搓澡,洗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,锁住水分修复屏障。 外用药膏是止痒的“主力军”,但需对症选择。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适合急性瘙痒,能收敛、止痒;弱效激素类药膏(如氢化可的松)可短期用于轻度皮炎,缓解红肿痒感;若皮肤有渗出、糜烂,需先用生理盐水湿敷,待干燥后再用药;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(如他克莫司)则适合面部、隐私部位等敏感区域。需注意,药膏使用前需清洁双手和患处,避免交叉感染;激素类药膏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,防止皮肤变薄、依赖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皮炎瘙痒是身体与皮肤对话的方式,盲目抓挠或滥用药物可能让问题更复杂。若瘙痒持续超过1周、伴随大面积红斑或影响睡眠,建议及时排查过敏原(如尘螨、食物、金属)或调整生活习惯,从根源减少刺激。科学护理,才能让皮肤“安静”下来。为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文章内容简短,
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咨询与医生在线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