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梳头时,梳齿间缠绕的碎发越来越多;照镜子时,原本清晰的发际线逐渐后移,额头两侧的头发变得稀疏……这些看似“突然”的变化,可能是雄性激素脱发(又称脂溢性脱发)发出的早期信号。这种以发际线后移、头顶毛发变细软为特征的脱发类型,与遗传、激素水平波动密切相关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持续加重,影响个人形象与心理状态。
雄性激素脱发的“幕后推手”是双氢睾酮(DHT)。人体内的睾酮在5α-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DHT,它会攻击头皮毛囊,使其逐渐萎缩、生长期缩短,最终导致毛发变细、脱落。额头两侧及头顶的毛囊对DHT更敏感,因此成为“重灾区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脱发并非男性“专属”,女性因激素变化(如孕期、更年期)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,表现为发缝变宽、整体发量减少。 日常护理是延缓脱发的关键防线。洗头时避免用过热的水,高温会刺激头皮,加重油脂分泌;选择温和的氨基酸洗发水,减少对头皮的刺激;洗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,避免用力揉搓损伤发根;减少烫染频率,化学试剂会破坏毛发结构,加速毛囊萎缩;梳头时选用宽齿木梳,从发梢向发根梳理,避免拉扯导致断发。 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不可忽视。长期熬夜会扰乱激素分泌,加重脱发风险,建议每天保证睡眠;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鸡蛋、鱼肉、豆类),为毛囊提供营养支持;减少高糖、高脂饮食,这类食物会刺激皮脂腺分泌,堵塞毛囊;适当进行有氧运动(如慢跑、游泳),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毛囊获取更多养分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雄性激素脱发的发展具有渐进性,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进程。若脱发持续加重,或伴随头皮瘙痒、红肿等异常,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其他皮肤问题。保持耐心、科学护理,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,才能更好地守护发际线,重拾自信风采。为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文章内容简短,
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咨询与医生在线交流。